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铺展村美民富新画卷——我市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 2015-10-19 16:13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铺展村美民富新画卷

——我市农村道路“户户通”工程建设纪实


    走在泗水县东马村新硬化的村内路上,76岁的村民张长福笑得合不拢嘴:“这路修的像城里的路一样好,几代人都实现不了的事,竟在一两年实现了,俺连做梦都不敢想。”放眼望去,一条条新硬化的道路光滑平整,厚度达标,部分道路两侧已经修建了绿化带,栽植了白蜡、冬青等观赏苗木,一个440多户、1700多人的偌大村子被纵横交错的水泥路紧紧串联在一起,显得是那样的和谐、那样的美丽。在另一条街巷里,68岁的陈士如老人笑着说:“这路是修在老百姓的心里去了。”

    我市从2003年起,全面启动了“村村通”工程,到2011年底,全市行政村通油(水泥)路率达到99.8%以上,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建设目标。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作出了从2012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大规模实施以村庄道路硬化工程为基础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决策部署,下决心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村内道路落后的面貌。到2014年6月底,五年的任务三年完成,提前两年实现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村庄全部达到街面道路硬化。在实现道路“村村通”、“村内通”后,2015年开始实施“户户通”道路硬化工程,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以道路建设带动生态文明建设,三年内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建设。

组织得力 科学规划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户户通”道路硬化工程。2014年12月,市政府印发了《济宁市美丽乡村建设“户户通”道路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从2015年开始,用两年的时间实现“户户通”道路全覆盖。要求除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需拆迁、规划撤村并点、压煤搬迁的行政村外,在村庄规划建设范围内的街巷全部实施“户户通”道路工程,并同步设置排水设施。市里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建立了强有力的组织指挥体系,协同推进工作开展。各县(市、区)对所有村庄进行了逐一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按照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原则,合理确定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注重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做好结合文章,为农民致富奔小康打下基础。“户户通”道路工程规划出台后,在全市进行了层层动员部署,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动员大会,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各县(市、区)思想统一、认识到位,迅速动员发动,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责任。各级干部纷纷沉到基层抓推进、抓落实,广大群众踊跃参与,营造了良好氛围。

多管齐下 政策到位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建立“财政补一点、村居筹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市里对“户户通”道路工程实行以奖代补;各县(市、区)加大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采取自愿筹资筹劳、“一事一议”等方式参与“户户通”建设;社会各界积极捐资捐物、包村工作单位给予财力物力支持,有力地保障了资金需求。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制定了《“户户通”道路工程日常督查办法》、《“户户通”道路工程技术导则》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工作思路、任务目标、建设标准、保障措施和考核奖罚措施。强化督查考核,建立了调度督导机制,实行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制度,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现场观摩与集中交流相结合、媒体曝光与内部通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整改薄弱环节。先后组织召开调度会、现场观摩会5次,组织调研、督导和暗访20余次,有力推动了“户户通”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

严把质量 赢得民心

    市领导亲自带队对“户户通”硬化工程进行明察暗访,随机抽取村庄对建设质量进行检查。按照《“户户通”道路工程技术导则》的要求,明确技术标准、筑路材料、路基路面施工技术、道路排水设置和日常养护等具体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建立健全“政府监督、社会监理、企业自检、村民参与”的四级质量保障体系,交通运输部门负责做好质量监督工作;乡镇委托有相应资质的监理单位或聘用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监理组,全方位、全过程严控工程质量;施工企业加大自检力度并设立公示牌,公布了工程建设标准和监督举报电话;同时,充分发挥村民的积极性,组织责任心强、了解相关建筑知识的村民担任义务监督员,全过程参与质量管理。通过以上措施,工程主要质量指标抽验合格率达到100%。

建管并重 综合施策

    在加快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转变观念,主动从以建为主向以养为主转变,将建设与养护、管理有效结合,把农村公路推向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交通部门与环卫、林业、综合执法等部门相互配合,整合各自资源,将村庄道路养护与环卫保洁、绿化管养、路灯管护、村容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建立起“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队伍。村庄明确管护人员,采取“一支队伍、多项职责、统筹管理”的办法,降低村级管理成本。在确定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示范乡镇中先行先试,做到有路必管、有路必养,巩固和保护好农村公路建设成果,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路通民家 路畅兴业

    截止9月20日,全市已完成了1725个行政村的“户户通”工程,完工里程3278公里,年内全市 95%行政村将完成“户户通”道路硬化工程。

    “户户通”为农民带来好日子,出行条件改善了,经济肌体充盈了活力,各乡镇大力建设产业道路、观光道路,完善产业基础设施,推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引领村民致富奔小康。不仅如此,“户户通”一通百顺,人们主动把自家门前的柴垛、垃圾打扫干净,道路两旁边栽花植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汶上县康驿镇东刘村道路硬化了,路灯亮了,地面的垃圾清理了,这几年村里的善事也多了起来。村民刘宗华捐出了自己家的宅基用于扩建村广场,村民刘恩武捐出自家的音箱用于跳广场舞,村民刘宗辉和刘庆峰更是出钱出工建起两处冲式公厕,连低保户刘光子也捐出了家中三棵法桐树木用于村庄绿化......

    自家门前乘车,脚不沾泥逛街。许多村城乡公交由村口延伸到门口,村内公交站点、站牌齐全,农民也像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打出租车。依托畅通的农村道路,交通运输部门牵头与商务邮政部门、物流企业合作,围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加快推进农村物流网建设,整合农村物流配送功能,形成覆盖县、乡、村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畅通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让农民兄弟在家能享受城里人的网购生活。怪不得农民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最大的变化是交通变化。

    如今,这些美丽的蝶变还在继续。随着一条条公路的延伸,一幅农民富、农村美、农业强的美丽画卷,正在孔孟大地上徐徐展开,也将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的最美风景。(局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3708000012

主办单位:济宁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