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城际公交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济宁城际公交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近年来,济宁市大力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将城际公交作为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加快济宁市区与各县(市、区)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加以推进。目前,济宁市共投入城际公交车辆262部,开通了济宁主城区至兖州、邹城、曲阜、嘉祥、鱼台、金乡、汶上7个县(市、区)、济宁至高铁曲阜东站快速公交线路(B1线)的城际公交,共14条线路,运营总里程542.5公里,设置沿途停靠站点490个,新建站亭167个、站牌235个。城际公交开通运营两年来,运送旅客2088万人次,惠及济宁市650万人口,有力推动了城乡了客运一体化,方便了百姓生活,加速了城际间的融合发展。
政府护航推动城际公交发展。近年来,济宁市将发展城际公交作为大力实施“中心突破、组群发展、城乡统筹、梯次推进”的重要战略举措,先后多次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进城际公交发展问题,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在多次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加强规划,精心组织,强力推动,运营企业积极探索,精心准备,保障和推动了城际公交的顺利开通和运营。
多措并举优化服务。推行包保管理和标兵评比制度,平时不定期抽查,并对服务优良、卫生达标车辆悬挂标兵车流动红旗,严格兑现考核奖惩。畅通便民服务渠道,设立了2161155服务热线,积极参加政风行风热线直播节目和网络问政平台,与群众零距离交流,倾听建议、解答问题、接受监督,改进工作。成立城际公交服务班,挑选6名形象好、综合素质高的职工,专门负责候车咨询、引导乘车、安全提醒等工作。她们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在排队区为老弱病残孕幼旅客增设了爱心服务区,为特殊人群提供座椅,开辟绿色通道,让老年人优先上车,结合特殊节日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便民活动,营造了温馨、和谐的候车环境。城际公交服务班和多个线路也因此荣获济宁市“工人先锋号”、山东省“十佳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和山东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
坚持绿色交通安全交通发展。城际公交车全部为气电一体混合动力新能源公交车型,推动了节能减排。坚持安全第一理念,严把营运驾驶员准入关,对新招驾驶员进行岗前机务、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和驾驶适宜性检测,同时,对驾驶员定期进行调查摸底,与驾驶员家属做好联动沟通,随时掌握驾驶员的思想动态,消除隐患。对每辆城际公交车辆都配备了GPS卫星定位系统和4路视频监控系统,并加装车辆限速器,避免驾驶员超速行驶。安装了智能运营管理系统,及时将每辆车的技术状况和运行状况反馈给控制中心,避免驾驶员出现空挡滑行、急减速、急加速、超速等违规操作行为,实现对车辆运行的实时监控。据济宁交警部门介绍,由于城际公交开通后,沿途群众多乘坐城际公交车出行,安全性指数迅速提高,济宁崇文大道2014年的交通事故率下降了33%。
推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政府加大财政补贴力度,使城际公交的票价相比道路客运票价大幅度下降,从济宁只需三、四元即可直达7县(市、区)。城际公交又先后推出刷卡乘车享受九折优惠,残疾人、伤残军人、老年人可享受免费、半票乘车、春节免费乘车等惠民政策。城际公交在城区学校、社区、商贸区等人流聚集地和沿途主要路口、村庄、集镇、厂矿等设有站点,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城际公交的日客流量不断攀升,平均达4万余人次,高峰时期已突破5万人次。
加速济宁城际间的融合发展。城际公交的开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都市区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原来因为票价高、站点距离远等因素,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只能周末回家,城际公交开通后,很多大型企业门口就有站点,班次密度合理,票价优惠,他们每天都能轻轻松松往返于单位和家庭。都市区城市功能实现了互补,经济联系更加紧密,降低了部分企业的商务成本,拓宽了人力资源选择的空间和范围。家住乡村的群众更是纷纷称好,称赞城际公交拉近了他们与城市的距离,可以经常在都市区间逛街串门。许多村民谈到城际公交,无不兴奋地说:在村头能坐上公交车,感觉自己也成为“城里人”了。(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