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四化管理活动工作简报(第11期)最美交通人(十六)——记济宁市农村公路管理站副站长陈志强同志事迹
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和四化管理活动
工作简报
第11期
(总第81期)
济宁市交通运输局文明办 2016年4月22日
最美交通人(十六)
——记济宁市农村公路管理站副站长陈志强同志事迹
陈志强,男,中共党员,1995年参加工作,高级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试验检测工程师、省政府财政采购评标专家、省市交通系统评标专家,现任济宁市农村公路管理站(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副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他连续多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先进工作者,2013年被评为济宁市交通运输系统先进个人,2015年在全市交通重点工程建设劳动竞赛活动中被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社会效益以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者,陈志强同志深知身上背负的沉甸甸的责任,他多年来认真监督管理国省干线公路工程质量和安全。2002年2月,他担任济安桥北路改造工程项目负责人。该工程是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工程质量要求高,工期紧,任务重。在整个施工期间,他主持编写工程建设方案,审查设计方案,坚持巡查到每个施工点,连续4个月住在工地,年仅两岁的孩子天天嚷着见爸爸,他为了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始终没有回家陪孩子一会儿,经过4个月的紧张工作,终于在6月底圆满地完成了建设任务,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表扬。
2005年10月,他担任济梁线改建工程监理处负责人,由于长时间在工地加班加点工作,过度劳累患上了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他没有在意,吃点药继续坚持在一线指挥,由于施工现场噪音大,又在工地说话过多,病情不断加重,直到连饭也咽不下去,话也说不出来了,领导和同志们都劝他赶紧住院,可是由于施工急,人手紧,他坚持没有去,硬是坚持把阶段性工作任务完成后,赶在下雨天不能施工时才去看了病,大夫说,由于耽误了病情,治疗不及时,落下了比较严重的慢性咽炎症。同志们被他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在他的影响下,大家以他为榜样,不怕苦和累,工程提前一个多月竣工,被验收评为优良工程。
2003年国家提出“村村通”公路建设,陈志强同志为加强对国家、省、市实施的这些工程的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制定起草了《济宁市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技术标准》、《济宁市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质量管理办法》、《济宁市农村公路改造工程监理程序和制度》等。2011年山东省启动了“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工程,为推进我市的示范县建设,他面对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的困难,顶烈日,冒酷暑,深入工地,定期进行质量巡视检查。重点检测原材料的质量和主要构部件的施工质量,对重点工程的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及隐蔽工程,他总是盯上靠上,不放过一丝一毫的质量问题,把好工程质量关,确保把工程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工程质量鉴定时,坚持标准、严格评定、排除干扰、实事求是,结合平时抽查的情况,认真做出评定结果,对不合格的工程,坚决拒绝验收,必须返工处理,复验合格后,才最终过关。
2015年国家实施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他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为主线,坚持公路建设、管理、养护、安全并举。对各县(市、区)进行了专项督导,深入到一线、深入到具体的项目,认真开展隐患路段排查,查看工程实施情况,有力促进了工程顺利实施。
2012年至2014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部署,市交通运输局党委选派陈志强同志担任梁山县联系包保组组长,挂职梁山县杨营镇党委副书记。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带领工作组人员,不辞辛苦,认真制定联系包保方案,多渠道联系招商信息,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发展等为重点工作,积极深入开展联系包保工作,紧紧抓住国内产业资本加速转移流动的机遇,圆满完成了联系包保和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为了更好地加强杨营镇的公路建设,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将梁五路、丁杨路及一座危桥争取列入了省厅农村公路改造计划,争取补助资金660多万元。
“一粒砂中看世界,一滴水中见人生”。陈志强同志二十多年来以对党和交通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如一地履行作为一名交通工作者的光荣职责,把满腔热忱和心血奉献给了公路建设,为我市交通运输事业的大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济宁市交通运输局文明办 责任编辑:陈晓红
编辑:马文宇 E-mail:mwy56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