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神文明

一位“特别”的女儿 一份“特殊”的母爱

发布日期: 2018-05-29 12:06 信息来源: 市交通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一位“特别”的女儿

一份“特殊”的母爱

近日,中国文明网《好人365》专栏(第1341期),以专题视频的形式,对曲阜市交通运输局职工刘卉“爱心妈妈”事迹进行宣传,在全国层面引发强烈反响。

以下为宣传内容:

刘卉,女,197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山东省曲阜市交通运输局的一名普通职工。2015年以来,刘卉成为贫困儿童孔宵华的“爱心妈妈”,无论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刘卉都对孔宵华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照顾。刘卉曾荣获“山东好人”“济宁好人”“曲阜最美人物”等称号,2016年7月当选助人为乐“中国好人”。

回忆起第一次与“女儿”孔宵华见面的情景,刘卉至今记忆犹新,孔宵华的父亲年纪已大,母亲身有残疾,残破的庭院,瘦瘦小小的孔宵华穿着不知哪家邻居给的一身肥肥大大的衣服,站在灰暗的堂屋里,怯生生地看着刘卉。这一场景让已为人母的刘卉泪流不止。想到自家衣食无忧、众人宠爱的孩子,再对比站在面前的孔宵华,“孩子还小,我必须尽力给宵华更多的关爱,让孩子更好地成长。”刘卉在心里下了决心。

  从那时起,刘卉与孔宵华结成贫困帮扶对子。刘卉事无巨细地关心孔宵华的衣食住行,俨然成了她的“全职妈妈”。每个周末去宵华家探望,成为刘卉三年来雷打不动的行程。

  “刘妈妈,这几天爸爸带着感冒出门去干活,回来还得照顾妈妈,嗯……那个……我想帮他分担一下家里的这些事儿。”有一天,刘卉来到孔宵华家中,原来还经常在她面前撒娇的宵华,这次说话却犹犹豫豫起来。刘卉敏感地意识到,有些孤僻自卑的宵华肯定遇到了什么事儿,心里不知打了什么“小算盘”。

  “这个年纪的小孩都很敏感,直接问问不出什么,也不能强行说教。”刘卉联系到学校老师,了解宵华在学校的表现。原来,由于家庭贫困、母亲残疾等原因,宵华在学校经常会受到同学的嘲笑,这让本来就自卑的宵华愈发不再跟同学说话,成绩也退步了很多。刘卉把这些事跟孔宵华之前说的话联系起来,意识到孩子可能产生了退学的念头,这可不行!于是,刘卉将已放假的孔宵华接到自己家中,拿来《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等书,和宵华一起边读边交流,宵华也将自己心里的想法一点点告诉了刘卉。物质的帮扶是远远不够的,精神上的关怀才是更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刘卉的努力下,孔宵华逐渐走出了心理阴影,小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见了生人也不再躲躲闪闪。

  升入六年级的孔宵华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刘卉改变了每周末去看她的规律,每天下班后只要有时间就会过去。怕走夜路的刘卉一般都是叫着丈夫一同前去,其间有几次丈夫有事不能去,宵华又要准备期中考试,刘卉就一个人过去,“自己开车过去实在是头皮发麻,就大声唱歌壮壮胆!”刘卉说。

  刘卉的苦心孔宵华记在了心里,“我要是不好好学习,就真对不起刘妈妈!”通过两个多月补习,宵华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位列前茅。孔宵华的邻居也跟刘卉越来越熟,见人就说宵华又多了个好妈妈,“刘卉是我们的荣誉村民,她的善举给全村带来了好风气。”

  三年多来,刘卉与宵华无话不谈,亲如母女,有时连刘卉的儿子都忌妒她们的关系,说宵华才是刘卉亲闺女。“我这个‘爱心妈妈’做的还不够,我要做更多事情,给宵华提供健康快乐的成长条件。”刘卉说。

  在刘卉的带动下,她所在单位的4名女员工也加入了“爱心妈妈”行列,100多名职工注册为志愿者。

   

编辑点评:“爱心妈妈”刘卉用她无疆的大爱,扫除了幼小心灵中的阴霾,给孩子带去欢乐和温暖。她用无私的母爱,温暖着经历风霜的“幼苗”,护她成长、助她成才。刘卉用爱心和行动完美诠释了“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真谛。向伟大的母爱致敬,向“爱心妈妈”致敬!

网址链接:http://www.wenming.cn/sbhr_pd/hr365/zrwl/201804/t20180427_4670153.shtml

(曲阜市交通运输局)


网站标识码:3708000012

主办单位:济宁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