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关于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22-02-17 18:59 信息来源: 济宁市交通运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市委、市政府: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济宁市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及《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促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现将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法治政府部门建设主要成效

(一)坚持党的领导,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对交通法治、政务服务、职责流程再造、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将法治建设列入局党组专项学习内容,2021年组织3次领导班子集体学法活动,召开3次执法监督和执法案卷评析会议。二是制度体系完善。对照法治政府建设的评价标准,制定印发了《普法责任清单》、《交通运输法治工作要点》等制度性文件,做到了年度工作有计划、法治教育有重点。三是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范。严格落实依法决策、专家论证制度,制定并主动公开重大行政决策目录,积极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讨论等纳入决策程序,畅通公众反馈渠道。建立合法性审核机制,聘请山东文思达律师事务所为法律顾问单位,对涉及的法律问题开展合法性审查,并及时按规定报送备案。

(二)提高行政效能,服务保障交通运输业发展。一是落实简政放权制度。做好交通运输行政审批改革工作,我局向市审批局划转行政审批及其关联事项52项。目前市交通运输服务窗口保留政务服务事项30项,其中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16项,编制并对外公布了政务服务事项清单,100%的依申请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和“一次办好”。二是规范行政执法。全面落实《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开展交通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查纠整改“回头看”,通过开展自查、互查,补短板、堵漏洞、固根本,实现了交通运输执法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加快非现场执法设施建设,全市已建成38处“治超非现场执法点”,实现对超限超载车辆的高效管控。三是履行行政复议和应诉法定职责。依法规范出具行政复议答复意见,及时全面履行行政复议决定。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行政诉讼出庭应诉和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制度,支持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四是强化执法监督。全面建立政务公开制度、行政调解和信访机制,定期排查交通运输领域社会矛盾纠纷和隐患,及时启动舆情和社会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在内部监督上,强化责任监督,每名执法人员都签订了《廉政勤政承诺书》。在外部监督上,将行政执法内容政务公开,公示牌上墙,设立了12328交通服务热线,2021年共受理各类电话15319件次,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交通运输市场秩序。一是建立新型监管机制。成立7个工作专班,实施工作流程再造,各工作专班按照各自职责抓好行业管理、执法监管和业内安全生产监管。二是扎实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制定印发《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实施细则》,目前随机抽查对象名录库调整至657家、执法人员名录库调整至123人。持续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应用工作,目前认领监管事项已达53项,监管事项覆盖率和录入及时率均达到100%。三是积极推进信用监管。成立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印发了《2021年全市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及时报送汇聚信用信息。共完成编制交通运输信用信息目录53条。四是依法加强行业监管。组织开展了出租客运市场整治、公路限高限宽设施整治、非法超限超载“百日攻坚”及水上交通执法等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保持持续稳定,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取得新成效,文明创建取得新成绩,人民群众对交通运输行业的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四)狠抓普法宣传培训,不断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开展普法宣传。按照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工作计划,严格执行“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平台、法律六进活动以及利用“12·4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暨山东省法治宣传教育月”、“信用宣传月”等主题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普及宣传法律法规知识。二是开展教育培训。严格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每年举办2期全局干部职工法治专题讲座,广泛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形成了教育培训常态化制度化。2021年,举办了全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法制教育培训班,组织开展了全市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培训等活动,全面提升干部职工依法行政和规范执法能力。

通过履行法治政府部门职责,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各项交通运输工作取得新成效。一是公路网便捷覆盖。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12万公里,“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覆盖全部县市区,“九纵六横六联”国省道覆盖全市乡镇节点,农村公路网基本实现了所有自然村公路通达。二是铁路网畅达完善。建成“一纵一横”高速铁路网和“两纵两横”普通铁路网,实现半小时济南、2小时北京、3小时上海的高铁交通圈和1日中东部、2日全国的普铁交通圈。三是水运网经济高效。京杭运河济宁以南实现二级通航,济宁港是全国内河36个主要港口之一,千吨级轮船、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长三角,全面开通了至太仓、南京、武汉、淮安、连云港等内河集装箱航线,实现了大宗货物向集装箱等新货类的突破。四是民航网快速通达。济宁曲阜机场跨入全国百强,通航城市25个、开通航线数量22条,有效扩大了3小时交通圈的辐射范围,提升了济宁交通发展新速度。

此外,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多次受到国家、省、市通报表扬。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授予“节约型机关”;被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授予“水上无线电秩序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先进集体”;成功申报全省第二批“信用交通市”创建试点;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集体”“依法治市工作表现突出集体”等荣誉称号。5个单项交通运输工作位居全省第一(内河港口吞吐量和吞吐能力,争取国省道、水运项目、船舶防污染资金工作,治超非现场执法点位建设工作,“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等);7个典型做法在全国全省推广(金乡“基地建设+仓配一体”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治超“非现场执法”,农村客货邮融合,道路运输转型升级,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改善货车司机从业环境,“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等);2次省级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全省道路运输转型发展现场会、交通运输执法智慧化建设现场会)。

二、2022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实施“八五”普法宣传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民法典》、《行政处罚法》、《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作为“八五”普法工作重点来抓。统筹推进法治政府部门建设,印发《2022年度法治工作要点》。坚持立法、普法并重,建立年度普法清单,开展典型案例分析,提炼法律适用规则,完善执法风险处置预案,不断提高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继续做好送法进基层工作,扩大法治文化示范点和信用交通试点县建设成果。

(二)全面规范合法性审查和公平竞争审查。对以交通运输局名义制发的规范性文件、市交通运输局重大招商引资合同、以交通运输局名义签订的协议以及其他法律文书、报请市政府的请示、主要内容属于重大事项的文件等实施合法性审查,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对制定涉及市场准入、行业发展、招商引资、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文件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出具公平竞争审查意见。

(三)加强综合交通执法能力建设。以交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不断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推动落实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健全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强化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开展执法人员培训。推进政务公开,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四)持续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权力清单管理,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精简政务服务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为市场主体提供规范、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






济宁市交通运输局

2022年2月17日


网站标识码:3708000012

主办单位:济宁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