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省交通运输厅宣传推广济宁市科技赋能推进“水上非现场执法”新模式工作做法
近日,省交通运输厅在《落实执法规范化长效机制工作简报》中,以“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展示”的方式,推广宣传我市“水上非现场执法”工作经验做法。2024年,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不断激发数据要素潜能,推进执法方式改变,赋能经济社会安全发展,服务企业和群众,取得良好成效。
一是通过数据共享共治,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整合智慧港航综合管理平台及综合安防管理平台视频资源,研发“水上非现场执法平台”,实现对京杭运河主航道及全市8大港区45个港口码头前沿的视频全覆盖和数字执法远程监管,有效提高了执法效能和服务保障能力。
二是通过风险自动研判,实现“执法效能”大提升。“水上非现场执法”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AI)等技术,实现对违法行为、航行风险、违法趋势的智能研判和违法证据的自动抓拍、自主推送,解决了执法效能低、检查干扰大等难题,破解了违法行为难发现、违法证据难固定等堵点,实现了违法行为的精准化判定,提升了执法效能。
三是通过态势实时感知,实现“行动自觉”大提升。平台具有智能卡口自动识别、通航水域自动巡航、港口作业实时监管功能,有效控制了船舶通行秩序和航行安全。运行以来,已累计发现并处置水上违法案件线索1948件次。
四是通过远程高效协同,实现“服务能力”大提升。平台通过视频监控设备,实现了对港口企业的远程监管,通过“甚高频”实现与船员的远程沟通,建立了市县联动、县域互动的协同机制。为通航船舶提供水文、天气等辅助服务,为通航水域安全提供了执法服务保障,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该平台先后被评为交通运输部行政执法“四基四化”典型案例、济宁市“法治为民实事典型示范案例”;获得2024“数据要素×大赛”山东分赛数字机关赛道全省并列第一名、全国第三届光华杯千兆光网应用创新大赛三等奖、山东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领域数据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下一步,济宁市交通运输局将抢抓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机遇,打造集道路运政、公路路政、水路运政(海事行政)、高速公路执法以及工程质量执法五大领域为一体的“云执法”平台,服务全市“智慧交通”建设,促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供稿:市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