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济宁市加快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 助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

发布日期: 2025-02-25 14:01 信息来源: 济宁市交通运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分享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新增26个国家物流枢纽,济宁纳入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济宁市紧抓机遇,以“黄金水道”撬动“黄金效益”,通过枢纽建设、产业融合、开放合作的多维突破,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一、提高战略定位,加强顶层设计。近年来,济宁市依托京杭运河“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抢抓内河航运上升为省级战略的重大机遇,主动融入国家“交通强国”、“航运强国”发展大局,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强力突破现代港航物流发展。高规格成立了市港航物流贸易与港产城融合发展指挥部,将现代港航物流列入全市“九大战略”“三大突破战略”,统筹推进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颁布施行《济宁市大运河岸线保护管理条例》,修编《济宁港总体规划(2035年)》,济宁港进入国家内河港口重点支持、优先发展的第一梯队,与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遥相呼应,使济宁港发展定位更加明确。

二、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式联运体系。加快港口群建设与航道升级。高标准规划“主城、梁山、微山”三大亿吨级港口群,推动湖西航道改造、微山三线船闸等重大工程。2024年,济宁港货物吞吐量突破96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43万标箱,稳居全省内河航运首位。梁山港、龙拱港等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加快港航绿色智慧发展。率先建成“济港通”智慧服务平台,数字航道已覆盖183公里,港口作业效率提升20%以上。梁山港获全国内河港口首张“双碳”认证。多式联运网络贯通。依托“公铁水空”综合交通优势,已开通26条集装箱航线,覆盖全国152个城市及16个国家。2000吨级船舶可直达长江经济带,向西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向东衔接环渤海经济圈,形成“贯通东西、连接南北、通江达海”的物流大通道。

三、强化港产城融合与产业协同。临港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梁山煤钢物流园区、邹城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等六大百亿临港园区加快建设,形成“前港—中仓—后园”的产业模式。梁山煤钢物流园区入选全国物流业制造业融合创新典型案例,带动煤炭、钢材、粮食等大宗商品全产业链发展。加强产业链与供应链联动。通过“港贸船产建融”全产业链运营模式,联合上下游企业500余家,培育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临港产业年产值突破百亿,推动区域经济从“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升级。

四、深化开放合作与区域联动。积极融入“粤鲁苏皖赣国际物流大通道”,成为山东对接国际市场的关键“接口”。通过深化与中远海运、上海港等企业合作,开通南向至珠三角、北向至东北亚的国际航线,实现“陆海统筹、内外联动”。龙拱港建成全省首个内河海关监管场所,推动济宁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物贸协同发展。

当前,济宁已形成以京杭运河为核心、多式联运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体系,下一步,济宁交通运输局将聚焦深化枢纽功能,强化创新驱动,继续发挥内河航运核心优势,打造全国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速建设“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运行体系,更好衔接国家物流大通道,提高整体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为加快推动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济宁力量。

供稿:交通强国工作专班


网站标识码:3708000012

主办单位:济宁交通运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