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 | 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抢抓机遇 高效推进 打造交通强国试点建设的“港航样板”
近年来,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立足服务内河航运发展和交通强市建设,抢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机遇,锚定“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聚焦现代港航物流突破战略,坚持规划引领、试点先行,牵头承担省、市交通强国试点9项,其中省级首批试点3项、市级首批试点6项,积极发挥专业性、技术力量强的优势,高标准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建设,助推内河航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航道设施提档升级。实施航道干支通达和船闸扩能工程,改造升级京杭运河、湖西航道2条主航道和5条重要支流航道,建成全省内河第一条二级航道,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增至360公里、占总通航里程的58%,基本形成“一干(双线)十二支”高等级航道网。主航道建成运营6座二级船闸,其中微山、韩庄船闸双线运行,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可从济宁通江达海。
港口能级显著提升。加快修编《济宁港总体规划(2035年)》,规划调整港口岸线30.4公里,优化“一港八区23个作业区”整体布局。济宁港建成运营生产性泊位156个,其中2000吨级泊位25个、1000吨级泊位78个、1000吨级以下泊位53个,吞吐能力超亿吨。
绿色智慧转型发展。建设低碳港口,大力推广封闭车间、光伏发电等,港作机械电动化占比37%,船舶污染物济宁“e交付”平台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创建6个绿色港口、13个“无废港口”、19个“济舟港湾”环保服务驿站,年减碳排放123万吨。打造智慧港航,建成全省内河第一条电子航道图、里程达183公里,研发全省首个“济港通”平台和智慧物流交易平台,调度指挥“一图覆盖”、物流服务“一网运行”,实现了数字化服务、智能化管理。
服务保障提质增效。争取交通运输部在济宁设立全国船舶检验通检互认受理点,在全省率先完成首艘外省籍营运船舶通检互认。研发全省首个“云船检”平台,在全省内河率先实施船舶运程视频检验,打造“双优船检”品牌,打通服务船员“最后一公里”。提升内河水上应急救援能力,构建统一高效、上下联动、协调一致、保障有力的水上应急救援工作体系。开展航道标准化、绿色化改造,常态化开展航道巡航,航道保持安全高效畅通。
下一步,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将锚定“走在前、勇争先”,以创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为引领,聚焦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试点任务,强化要素保障、严把时间节点,加快推进航道升级、港口扩能、绿色转型、智慧赋能,全力打造鲁西南高效对接“长三角”、联通全国、辐射“一带一路”的北方内河航运中心,为现代化交通强市建设贡献更大港航力量。
供稿: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